|
本帖最后由 熊猫秘书 于 2013-2-25 13:33 编辑
那一碗浓香的豆腐丸 文/熊猫秘书 每个人的家乡都有一种味道。
我的家乡在福建浦城,我感受到它的味道是那一碗碗浓香的豆腐丸的美味。原以为能在《舌尖上的中国》里看到这道美食,当我满怀期待地看完节目时心中却很失落,我没有看到它的身影,或许,它的身子太轻,步履太缓,才未能走出家乡。
事实上,它很难走出家乡,据说它源于汉朝,距今已有2千多年的历史,但它所依存的精良食材和精细做工都限制了它难以跳出家乡去让更多人一饱口福,这让人不无遗憾,但也因此让更多的游子在思乡时,更加迫切地渴望回到家乡去品味它独特的味道。每年回家过年,儿子小凡总会缠着外公外婆要豆腐丸吃。可见豆腐丸已深得他心,在他心里那不只是一道美味,更是抹不去的记忆。
做美食不一定都要大厨,姐姐就是一把好手。大年初二那晚,她端出一大锅刚熬制好的香喷喷的骨头汤放在电磁炉上文火慢煮,又准备好各种食材。做豆腐丸的主材一定是豆腐,但这是有讲究的,豆腐不能太硬也不能过软,要软硬适度,还要滑嫩细腻——这正是南方水豆腐独具的特点。姐姐先将鲜豆腐捣成糊状,撒些盐、淀粉等佐料,搅拌均匀,再将酱油腌制过的豌豆大小的肉粒撒在豆腐表层,又拿出一个碗,盛上大半碗面粉稍加压实,用一小汤匙挖一小团包裹着肉粒的豆腐放入面粉碗中,然后轻轻晃动面粉碗,让豆腐在面粉上不停地打滚弹跳,沾上面粉融合成一个丸子——这时就需要滚豆腐丸的真功夫了,这可不能像北方汉子手拉牛肉面那般挥洒豪迈,它更需要江南女子的婉约细致。力度太轻,豆腐根本就成不了丸子,顶多是一些碎末;力度太重,丸子的模样又会奇形怪状。姐姐很懂得掌握力度,轻摇手臂,豆腐丸便听话地在面粉碗中跳起了“豆腐style”,“咚”地一声,一枚豆腐丸轻快地跳入了热闹翻滚的骨头汤中……不出几分钟,一枚枚橄榄状白玉般的豆腐丸便争先恐后地浮出了水面。姐姐为每人盛上一碗,再加入一些剁椒,滴上几滴香醋,撒上一点葱花或香菜,一碗鲜香辣爽的豆腐丸便呈现在眼前,咬一口,绵香润滑,连着那纯正的骨头汤汁,那美味真叫人欲罢不能。
这是一道健康美食。可能会有人觉得豆腐丸裹的肉粒是不是太少了点?我却为发明它的人叫绝,因为裹的肉粒太多,就成了肉丸子,太腻味;如果不裹,就是一团豆腐,太单调,不能形成味觉上的对比和冲击。含一枚豆腐丸在嘴里,先咬一口是豆腐的绵柔,再咬便溢出肉香,吃上个三五碗,你会感觉被“撑”饱了,既满足了胃口,又提供了高蛋白营养,而它的低热量和轻份量又不足以增加你身上的脂肪,不失为千万爱美追求苗条食客的减肥佳肴。
我喜欢它,不只是因为它的美味和营养,更是因为它能凝聚一家人的温暖。每逢过年,大家围坐一起,一边欣赏制作它的过程,一边天南地北地海聊,每当看到小凡吃得津津有味时,外公外婆的脸上就会绽放出欣慰又幸福的笑容……那种氛围本身就散发着一种浓香。
我也曾想,既然小凡那般爱吃它,等回安徽后,自己也学着做,然而姐姐劝我打消这个念头,这令我大为不解。姐姐说,还是让家乡的味道留在家乡吧,这个不像桂花,哪里都能买到,那样,小凡就会对家乡更添一份眷恋和渴望了。我顿时恍然大悟。正所谓:思乡的人儿遥远,桂花却处处可飘香,唯有那轻摇的玉丸,跳动着一颗游子之心……
如今,这道美食还默默地固守在家乡,就像年迈的父母固守着那片深爱的土地一样。
|
评分
-
参与人数 7 | 桂花 +1 |
金钱 +125 |
+200 |
金币 +78 |
收起
理由
|
℡綵銫ふ訫綪
| |
+ 6 |
+ 6 |
+ 5 |
很漂亮的外观!! |
飞翔的叶子
| |
+ 35 |
+ 80 |
+ 11 |
脍炙人口,好文章! |
__月月鸟__
| |
+ 50 |
+ 50 |
+ 50 |
现在外面的豆腐丸香味越来越淡了 |
我爱薰衣草
| |
+ 1 |
+ 1 |
+ 1 |
|
蛋炒饭
| + 1 |
|
|
|
原创精品 |
蓝鹊
| |
+ 3 |
+ 3 |
+ 1 |
我很赞同 |
橄榄林
| |
+ 30 |
+ 60 |
+ 10 |
款款情深 |
查看全部评分
|